长江水运网|船货通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正文
2012/2013年水运形势分析报告(下)
2013/1/24 0:00:00 来源:航运交易公报 发布人: 点击量:890
0
  2012年刚刚过去。与往年一样,伴随着航运市场的跌宕起伏,伴随着对2013年市场的悲喜预期,上海航运交易所《2012/2013年水运形势分析报告》的饕餮大餐准时奉上。而与往年不同的是,这份包含集装箱、国内沿海、液货危险品、干散货、油轮水运形势的报告,带给市场参与者太多或悲、或喜、或惊、或盼的情绪……



  本刊分两期刊登,以飨读者。上篇为您盘点集装箱和国内沿海水运市场,下篇为您分析液货危险品、干散货、油轮水运市场形势。



液货危险品水运形势报告



液体化学品水运形势



2012年市场回顾



主要化工品产量



  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延续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放缓趋势。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增速持续减缓,下行压力不断增大。1-10月,石化产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88570亿元,同比增长11.7%,增幅较2011年同期回落22.1个百分点,其中化工行业同比增长11.9%,增幅比2011年同期回落24.4个百分点。



新开工项目



  1-10月,石化产业投资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势头,完成投资12164亿元,同比增长31.6%,其中化工行业投入10106亿元,同比增长31.2%。液体化工品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近两年投产和在建的大规模液体化工品项目。



液化品进口



  受国内外终端消费品市场需求疲软影响,1-10月,石化产业完成外贸总额3273亿美元,同比下降0.3%,其中进口1874亿美元,同比下降0.4%。进口品种繁多,但单个品种批量不大。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化工品进口量较大的主要为乙二醇、二甲苯、对苯二甲酸和苯乙烯。1-11月,中国主要的液体化工品进口量达到2313万吨,预计全年进口量将达2600万吨,较2011年增长6%。其中二甲苯、乙二醇等产品的进口量均保持较高水平,分别为631万吨、730万吨,同比增幅分别达22.8%、11.9%。大量的进口给中国市场和企业带来巨大压力,进口量增加对液化品运输造成一定影响。



2013年市场预测



化工行业需求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专家预测:2013年的石油化工行业总体将保持平稳运行,上半年依然有下行压力,但下半年将“稳中趋旺”。中长期看,乙烯、甲醇和对二甲苯等主要行业发展长期看好,但产能过剩的情况已有显现。



  乙烯:目前已建成22个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并以炼油、乙烯为龙头,形成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三大石化集聚区,三大集聚区集中了中国主要的乙烯生产能力。随着石化产品需求的强劲增长,近几年将有一批新建和扩建乙烯项目,包括中石化武汉乙烯、中国海油惠州炼油化工二期和三期扩产项目等。根据《烯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中国乙烯产能将达到2700万吨/年。



  甲醇:近年来,虽然甲醇行业产能过剩形势严峻,但甲醇装置投资热度依然不减。据统计,2010年行业新增产能640万吨,2011年新增产能814万吨,2012年有550多万吨的新建甲醇装置投产,总产能预计将达5200多万吨。1-10月,累计生产甲醇2203万吨,同比增长18.4%,预计全年甲醇产量为2600万吨。甲醇市场整体开工水平基本稳定,总体维持在60%左右,产能过剩现象依然存在。



  对二甲苯(PX):PX在中国主要用于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TA)、二甲基色胺(DMT)以及制药领域。2012年PX投产约180万吨,PX下一波产能投放集中期在2014—2015年。根据《烯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中国PX总产能将达1200万吨/年。



运输供需



  根据业内人士预测分析,如果化工行业新增产能顺利投产,2013年液体化工品内贸水运量将小幅增长,新增100~200万吨,达到2100~2200万吨左右。



  中国的液体化工品进口需求依然存在,但随着中国化工品产能的不断提升,以及国内外需求趋弱的影响,进口增幅将趋缓,在5%左右。初步预计2013年主要液体化工品(含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二醇、异氰酸酯、对苯二甲酸、己内酰胺7种)进口量为2730万吨。



  在2010年交通运输部出台《关于加强国内沿海化学品液化气运输市场宏观调控的公告》后,政策的实施使得运力增速减缓。由于化学品船市场容量较小,新建船舶投入后对运力供给影响较大,未来两年运力仍将维持供大于求的局面。



  2013年国际经济形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面对难以预测和复杂多变的市场趋势,船公司对后期的液化品运输市场行情持保守态度。



液化石油气水运形势



2012年市场回顾



货源



  近年来,随着新建炼厂以及原有炼厂扩产项目的陆续投产,全国炼厂布局和产量得到进一步完善提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前11个月全国累计液化石油气(LPG)产量2048万吨,预计全年LPG总产量将达到2230万吨,比2011年总产量2186万吨增长约2%左右,再创历史新高。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LPG的需求日益增强。在2002-2011年的十年间,LPG表观消费量由1657万吨/年上升到2410万吨/年,年均增长约5%。2012年LPG表观消费量约为2446万吨,同比增长1.5%,增幅较2011年下降2个百分点。



  LPG进口增速放缓,出口继续上升。2012年起,中国LPG进口关税再度由2%下调至1%。1-10月全国进口LPG总量为286.7万吨,同比增长4.4%;出口量为106.4万吨,同比增长约7.7%。



运输供需



  水运量有所下滑。2012年全国LPG水运量在315万吨左右,同比下降5%。其中,沿海水运量约为290万吨,同比下降近5.5%;长江水运量约为25万吨,同比上升8.7%。



  LPG船运力继续上升。截至2012年底,LPG船共计81艘,总舱容达25.6万立方,约13.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4%。其中,江船11艘,舱容1.9万立方,约1万载重吨;海船70艘,舱容23.7万立方,约12.3万载重吨。总的来看,2012年中国LPG船总运力继续呈现上升的态势。



  船舶大型化趋势仍在持续。据统计,在现有81艘船舶中,3000立方及以上型船54艘,总舱容约20.9万立方,占总运力的81.6%;2000~3000立方以下船13艘,总舱容约2.9万立方,占总运力的11.3%;2000立方以下型船14艘,总舱容约1.8万立方,占总运力的7%。与2011年同期相比,3000立方及以上型船上升8个百分点;2000~3000立方以下型船下降3个百分点;2000立方以下型船下降5个百分点。以上数据表明,3000立方及以上大中型船舶进一步增加,占现有运力超过八成,导致船型结构由过去小型船舶占绝对多数,转向大中型船舶占绝对多数。



  船龄继续下降。目前LPG船的船龄结构有很大改善,无论是从船舶数量,还是从船舶舱容来看,25年以上老龄船舶比过去均有大幅下降,所占比重已不足一成;12年以下新船比重上升到70%以上,这充分表明液化气船已进入船龄年轻化阶段。



市场持续低迷



  LPG运力仍然处于较为严重过剩的状况,货源缺口较大和船舶等港等货现象较为普遍,每航次平均等港等货时间在3天左右,最长甚至超过半月之久,运力浪费较为严重。据调查,2012年LPG船月平均约2.5个航次,部分船舶月平均不到1个航次。



  分船型看,大型船舶竞争更为激烈,小型船舶运价略有回升。总的来看,在运力仍在增长,运量出现小幅下降的情况下,LPG水运市场运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市场竞争加剧,再加上LPG产销差价大幅收窄,不断挤压运费空间,迫使部分航线运价下降。部分LPG水运企业开始把眼光投向国际航线,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2013年市场预测



货源将略有增加



  随着西气东输二线、川气东送、煤层气、页岩气项目以及多个LNG进口接收站建成投产,天然气的消费将大幅增加。预计到2015年,天然气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将增长至8%,天然气供应量的增加将继续挤压LPG市场。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按照新炼厂的建设进度,2013年全国将没有新炼厂投产,LPG产量增长有限。



  2013年影响LPG消费的因素有:从国际经济来看,主流经济学家分析认为,全球经济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全球贸易即将迎来较为缓慢的复苏进程,这对中国的出口工业将带来利好,也对工业LPG消费带来一定程度的提升;从中国经济发展来看,近期国家出台相关稳定经济增长的多项措施,预计经济有望企稳回升,尤其是国家即将大力推进的城镇化建设,而LPG的重要消费地点就是小城市和小城镇,这将为未来LPG消费开辟一个重要市场;从LPG相关政策来看,国家最新推出对所有液体石油产品征消费税的政策,即对汽柴油等成品油实施的消费税征收政策从2013年1月开始将扩展到所有液体石油产品,LPG深加工所产芳烃和甲基叔丁基醚等高辛烷值汽油组份将征收消费税,而原先靠规避汽油消费税和打折促销获取销售利润的调油行业将无利可图。所以部分作为石油化工深加工原料的LPG将重新回到燃气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增加LPG的下水量。总的来看,2013年LPG消费量将稳步上升,水运货源也将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另外,随着化工工业的迅速发展,气体化工品的品种和产量也在放大,尤其是未来有可能替代民用液化气的二甲醚已经被国家列入新能源发展项目,市场前景广阔,目前产能已接近1000万吨,实际产量也在400万吨左右,对船舶的水运需求与日俱增。虽然现有LPG船承运二甲醚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但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改造,还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的。因此,今后中国LPG水运市场仍有可挖潜力。



运力过剩将扩大



  据调查统计,中国船东正在船厂建造计划2013年开始投入营运的LPG船有6艘,总舱容3.1万立方。其中,舱容在5000立方以上的有4艘,最大为6500立方,另外2艘约在4000立方左右,说明船舶大型化的趋势仍在持续。此外,按照国内船舶拆解年限为31年计算,2013年将没有老旧船舶被强制退出市场。如果上述新船如期全部下水,2013年底LPG船将达到87艘,总运力将达28.7万立方,较2012年底增长约12%。与货量增长幅度相比,运力上升的幅度明显大于货量上升幅度。



  综合上述分析,2013年中国LPG水运市场运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将继续扩大,竞争将更加激烈。由于当前运价已基本在船东盈亏平衡点附近,沿海水运市场向下空间不大,运价极有可能延续低位震荡态势。



液化天然气水运形势



2012年市场回顾



国内市场



  天然气消费需求延续升势,增速有所放缓。天然气作为清洁的优质能源,在构建中国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格局中地位正不断上升。根据海关总署以及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统计,1-11月,天然气产量、进口量和出口量分别为976亿立方米、381亿立方米和35亿立方米。预计全年天然气产量106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4%;天然气进口量41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8%;天然气出口量约38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9%。



  中国液化天然气(LNG)进口量继续上升,进口来源地趋多元化。随着沿海LNG新增接收能力的陆续投产,中国LNG进口能力大幅上升。据海关数据显示,1-10月,LNG进口量为1179万吨,预计全年LNG进口量为1415万吨,同比增长约16%,增速较2011年略有下降。



  随着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等国有公司在国际上不断拓展LNG的进口渠道,中国LNG进口来源正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2007年中国进口LNG总量中,约85%为澳大利亚的长期合同,15%为阿曼、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利亚进口的即期合同的现货供应。2012年,中国LNG进口来源地已扩充至10多个国家,其中卡塔尔、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分别占进口量的34%、25%、17%和12%,上述四国LNG进口量合计占中国总进口量88%,中国LNG进口多元化趋势日趋明显。



国际市场



  运输需求稳步增长。从世界范围来看,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是LNG进口的主要需求地区。其中,日本和韩国近两年呈现出进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尤其是日本在福岛核事故以后,LNG进口大幅增长。中国LNG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在国际LNG航运市场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至2012年已跃居成为第三大LNG进口地,但进口总量相对日本和韩国仍较小。美国由于本土页岩气开采力度大幅飙升,天然气总产量不断增加,于2009年一举取代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美国的LNG进口量随之萎缩。由于美国进口LNG总量相对较小,对全球LNG运输市场影响相对有限。总的来看,2012年全球LNG贸易量仍表现出较为快速的增长态势。



  随着亚洲地区LNG进口贸易量的不断上升,中短距离的进口贸易难以满足需求,只能从更远的地方进口LNG,特别是来自于卡塔尔以及大西洋盆地的出口商。同时,2012年卡塔尔也成为英国LNG进口的主要供应商,而此前英国的主要供应商来自较近的欧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另外,印度也正在考虑将从美国和东非地区增加LNG的进口来源。因此,在海运量与海运运距拉长的双重拉动下,LNG的运输需求稳步增长。



  运力变化不大,新造船订单大幅提高。据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球LNG船舶数量为372艘、2910万载重吨,与年初相比增加1艘。其中,10万立方以上型船共336艘,较年初增加3艘;10万立方以下型船共36艘,较年初减少2艘。



  中国共有两家LNG运输业务专业公司,分别为由中国海运、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组成的北方LNG运输公司和由中国远洋、招商局集团、中海石油组成的南方LNG运输公司。截至2012年底,两家公司控制运力共6艘,与年初相比增加1艘14.7万立方米大型薄膜型LNG船,但运力总量在国际上占比仍然偏低。总的来看,2012年,相比其他船型运力的大幅上升,LNG船舶运力几无增长。



  与其他船型市场行情不同的是,2010年以来国际LNG航运市场逐步走出低谷,2011年市场租金稳步上升,尤其在2012年上半年出现租金大幅飙升的行情,吸引了船东、货主、贸易商和投机资金的关注,国际LNG新造船市场异常火爆,订单量大幅提升。据克拉克森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球LNG新船订单共78艘,其中10万立方以上76艘,较2011年底增加18艘,较2010年底增加58艘。



  LNG船运价高位盘整。全球LNG船现货租金价格高位运行,以14万CBM现代型LNG船为例,该船型租金从2011年初的约12万多美元/日飙升至2012年7月的约16万美元/日,之后由于日本等国LNG进口有所降低,运价开始下降至2012年底的11万美元/日。



2013年市场预测



新船下水增幅平稳



  据克拉克森数据显示,当前全球10万立方以上的LNG新造船手持订单共76艘,按当前船舶订单下水的日程表来看,2013年全球将有近23艘新船下水。而从全球存量的LNG运力船龄结构以及运输市场行情来看,船东拆解老旧运力的意愿较低,2013年拆解10万立方以上型LNG船将不超过5艘。预计,2013年全年10万立方以上型船舶数量增长幅度可能在5%左右,增幅相对平稳。



运价或高位运行



  全球天然气消费仍处于快速增长期,LNG的运输需求正处于稳步上升阶段。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LNG运输需求增幅将至少在5%以上,当前运力供给偏紧的局面仍将继续,运价仍可能在高位运行。但随着全球对LNG运输市场投资热情的不断高涨,新造LNG运力快速增加,今后要谨防出现运力过剩的局面。



进口海运量继续增长



  2012年,中国石化与太平洋公司签署第二份330万吨LNG购销协议,使中国石化每年从太平洋公司进口的LNG从430万吨增加到760万吨。加之中国石油、中国海洋石油等国有石油公司在中东、非洲、澳大利亚等地加大LNG产业的投资力度,未来几年,LNG的进口量仍将维持较高的增长势头。



  随着LNG的快速发展,中国沿海LNG接收站建设正在提速。除已经建成投运的6个接收站,按照当前规划,2013年全国还将有2个LNG接收站投入运营,分别为广东珠海LNG项目和山东青岛LNG项目,届时全国的LNG接收能力将达到2530万吨/年,较2012年底大幅上升34.6%。从LNG进口来看,由于中国居民对天然气的消费需求正处于高增长期,2013年LNG进口需求仍将延续近年来的上升趋势,进口量再创新高。

发表心情

给力 0
惊讶 0
愤怒 0
抓狂 0
流汗 0

市场部:査先生 :18955364348     

皖ICP备11003429号   Copyright©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电话:18955377248   微信公共号:cjsyw888
皖公网安备34022202000045号  所属公司: 芜湖荻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船货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