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跻身世界领先造船大国行列。在过去的十年里,数以百计的民营船企与国有造船企业展开竞争。现在,政府正准备重新掌握控制权,对造船业进行并购重组。
中国船厂数量多达1,647家,致使全球产能过剩。来自行业内的高管和分析师指出,为了稳定行业市场,约三分之一至半数以上的船企可能会并购或者关闭。
国有企业处于优势地位因为他们更容易获得信贷用于支付员工工资,购买原材料以及为客户提供融资。今年上半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等国有船企拿到了新造船订单的四分之三。虽然国有企业有可能会并购民营企业,但是由于民营企业自身能力不足,许多会被迫关闭。
韩国证券分析师Park Moo-Hyun表示:“对于大多数民营船厂来说注定失败。政府甚至银行似乎已经放弃试图拯救一些陷入困境的民营船厂。当他们连员工薪水都付不起的时候,还能想出什么样的创新呢?”
政府出台三年计划
8月4号国务院公布一项业内三年计划,其中包含控制产能。国务院发表声明,订购中国的船舶,发动机和一些主要船配件的船东应该从金融机构获得更好的融资渠道;重点企业将允许发放公司债券。
上个月,中国最大的民营船厂熔盛重工尚未获得新船订单,寻求财政资助。
业内人士称,中国已经意识到由政府出面掌控几家大型的船厂,助其更具竞争力远比拥有许多参差不齐的企业要好很多。政府目前追求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
今天熔盛重工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价格下跌1%,收盘价为1.04港币,而香港的基准指数上涨2.1%。
中国第二大民营船厂扬子江船厂主席任元林表示中国半数以上的船厂不得不被清盘以削减产能。留下来的只有20%能够盈利。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称上个月中国三分之一的船厂因五年内未赢得订单而面临关闭的危险。
工人失业
目前造船市场很难完成并购和重组,大的船厂不能赢得订单,他们怎么愿意进行并购呢?
熔盛重工表示上半年亏损并寻求政府支持。一个月后国务院有计划地介入此事。7月3号熔盛重工被曝遭到船厂工人堵门讨薪。
国务院表示鼓励金融机构对在国内“骨干”船厂订造船舶的境外船东提供出口买方信贷后,熔盛重工旗下一子公司2015年到期的境内债券收益率8月9日上升到6.9%。上月请求政府援助的熔盛重工7月31日以7%的票息发行了三年期境外可转债,为偿还借款筹资。而全球最大造船企业韩国现代重工2015年到期债券的收益率报2.91%。
中银国际许民乐研究员说和工厂停业相比,并购和重组带来的社会动荡会小一些。
民营船厂前景黯淡
到2015年,通过并购重组政府能够实现全国十大船厂占据总产量的70%。根据去年公布的五年计划,中国计划拥有50多种不同型号的船舶品牌。
据业内最新数据,与目标计划相比,在2011年中国10大船厂占总产量的48%。Clarkson 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船厂的订单为2.18亿载重吨,超过了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大国韩国。
政府之所以要支持大型的国有船厂是因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就意味着民营船厂的前景黯淡。全球船舶订单量在2007年达到高峰,主要得益于中国对原材料的需求。为了支持船企,政府也为建造新船提供了低成本融资。
中国VS韩国
Clarkson表示,今年的前七个月中国船厂的船舶订单量约为2780万载重吨,占全球造船合同的47%。其中国有船厂获得四分之三的订单量,使中国比韩国的订单多780万吨。
根据北京一家咨询公司提供的数据,2012年中国船厂以及相关企业雇佣人数为671,564人,比去年的681,339人有所下降。许多船厂位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中国东北地区。对比而言,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数据显示,韩国有65家船厂,雇佣人数为138,248。
中国政府对于钢铁行业内的并购重组并没有多少胜算。地方政府控股的本溪钢铁集团和国有的鞍山钢铁集团在2010年并购失败,此项过程经历至少五年。
国务院表示,船厂应该有信心,因为国内市场的潜力依然很大。此外,政府还承诺考虑船舶证券化融资,鼓励发展海工装备,如钻井平台和大型LNG船。中国船舶信息中心主任李彦庆表示关闭船厂是硬着陆,而并购重组是软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