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8日,全球原油市场天翻地覆。俄罗斯在原油市场上发动了一场闪电战,震惊了市场,随后油价遭遇了历史性的暴跌。美国原油价格暴跌27%,跌至每桶30美元的四年低点,交易员预计沙特阿拉伯将向市场大量供应原油,以夺回市场份额。原油价格最近下跌了22%,至每桶32美元。全球基准布伦特原油(Brent crude)也下跌了21.02%,至每桶35美元。根据Refinitiv的数据,这是自1991年以来跌幅最大的一天。
这场动荡是在上周五欧佩克与俄罗斯石油联盟解体之后发生的。让俄罗斯、欧佩克组织以及美国页岩油统统卷入。俄罗斯拒绝接受欧佩克通过削减产量来拯救受冠状病毒影响的石油市场的努力。维也纳会议的失败使石油业巨震,周五油价就暴跌了10%。
但随后,沙特阿拉伯在周末进一步加剧了局势。沙特将其4月份的官方售价下调了6美元至8美元,以夺回市场份额并给俄罗斯施加压力。这一行为使价格战升级。
世界原油供给的三角博弈
事情发生的背景是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造成原油需求大幅度下降。研究公司IHS Markit周三预测,随着全球经济活动的大幅度减少,航空公司取消航班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呆在家中,石油需求将在第一季度遭受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降幅,甚至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还要严重。病毒造成中国对原油的需求减少了20%~30%,现在需求萎缩正在向全球蔓延。需求的减少让原油价格在2020年初不断下跌。
欧佩克一直是支撑石油价格的中坚,其占到世界供应的50%,每当需求减少的时候,欧佩克就会寻求在成员国之间减产,以支撑原油价格。但是世界上供应原油的国家并非只有欧佩克,还有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俄罗斯。
美国自从页岩油革命一来,一直在稳定增加生产,试图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俄罗斯更不用说,能源出口是俄罗斯经济最重要的部分。两国都在试图增加在世界原油市场上的话语权。面对欧佩克,美国一直在对沙特施加影响力,并为此经济制裁了沙特政治上的对手——伊朗。
俄罗斯也在加强同欧佩克的合作,过去三年多来,普京一直将俄罗斯留在“欧佩克+”联盟内,与沙特阿拉伯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简称:欧佩克)的其他成员国结盟,以控制石油产量并支撑油价。除了帮助俄罗斯财政部(能源出口是俄罗斯的最大来源)之外,该联盟还带来了外交政策上的收获,与沙特阿拉伯新领导人、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建立了联系。
但是,这种俄罗斯、美国、欧佩克的三角关系必然是脆弱的。在世界原油市场上,三者是竞争关系。莫斯科对于“欧佩克+协议“帮助美国页岩油产业非常不爽,没理由俄罗斯配合欧佩克减产,而帮美国页岩油稳定市场价格。尤其对特朗普政府将能源作为政治和经济工具的做法非常愤怒。比如美国干涉将西伯利亚的天然气田与德国连接起来“北溪2号”(Nord Stream 2)管道就让普京非常生气。此外,白宫还盯上了俄罗斯国有石油生产商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在委内瑞拉的业务。
普京此次的目标正是美国页岩油生产商俄罗斯拒绝减产构成对美国页岩油生产商的打击,其中许多页岩油生产商需要更高的油价才能生存。2014-2016年的石油崩盘导致数十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申请破产,并裁员数十万人。但是,从那时起,美国页岩气产业发展壮大,美国最终将成为世界领先的石油生产国。
去年欧佩克与俄罗斯达成的每天减少170万桶石油产量的协议一直有效到3月31日。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新的协议,从4月1日开始,欧佩克和俄罗斯可以开采任意的石油,这将造成市场的进一步下跌。
最大的需求方中国平衡战局
此外,不要忘了另一个重要玩家,那就是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消费国。凭借巨大的市场中国一直寻求掌握原油市场一定的话语权,此外,为了经济的安全,中国在逐步建立自己的战略石油储备。
2017年年底,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了一组数据,到2017年年中,中国建成舟山、舟山扩建、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及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共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利用上述储备库及部分社会企业库容,储备原油3773万吨,约合2.75亿桶。这个数据距离美国的6.6亿桶还有不少的差距。所以中国是否借此增加原油储备引发市场猜测。
中国建立战略石油库存就不能被美国主导价格,这也是中国支持俄罗斯的目的。俄罗斯有胆量对美国页岩油开战,背后与中国的支持分不开,这些年,中国大量从俄罗斯购买能源,每年中国原油进口份额的18%大概3.6亿桶原油来自俄罗斯,还建设了两条天然气管道,从俄罗斯运输天然气到中国,其中东部管道合同4000亿美元,每年供气380亿立方米,;西部管道建成后每年也会供气300亿立方米左右。有中国这个最大的客户加持,让俄罗斯有信心在国际原油市场应对美国威胁。
这些年来,中国在能源战略上一直保持积极态势,一方面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另一方面成为欧佩克联盟之一,在中东布局了多个项目以求打通连接欧亚的中东地域。在原油供给增加,需求低迷的时候,中国的话语权就非常的重要,而现在世界各地陷与新冠病毒威胁之时,中国反而成为最安全的一极,此外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特朗普要兑现退兵承诺,不可能在中东有强势回应。正是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退出减产,是中俄增加在中东话语权的极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