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员总数已达155万多人,是名副其实的船员大国。和当下大学生普遍就业难不同,航海类毕业生就业率近乎百分之百。多年来,船员市场依旧一直呈劳动力紧缺状态,供需矛盾始终没能得到根本缓解。
“即便国际金融危机重挫航运业,但船员短缺的局面仍在继续。”9月3日,刚开业的宁波航运人才服务中心发布的航运人才报告表明,近几年来,由于船舶数量增加,造成船员紧缺,形成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当下,船员紧缺已成为宁波航运业发展的一大“掣肘”。
宁波船员缺口估超30%
随着航运业的发展,近几年,船员成了稀缺“商品”,不仅其薪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还供不应求。
据了解,2010年在宁波登记注册100总吨以上船舶有1000余艘,按照各类船舶的人员配备需求,需要船舶驾驶人员4900人,轮机工程人员4900人。而来自宁波海事局船员考试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年宁波持有证书的驾驶人员、轮机人员共计6600人左右,船员缺口超过3000人。
船员流动性非常强,有的在宁波考取证书而供职其他省市的航运企业,也有外省市的船员在宁波航运企业服务,但总的来说,航运企业普遍存在船员紧缺现状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船员紧缺已成宁波水运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前几年,由于适任考试门槛降低、培训频率加快等原因,三副、三管轮人才数量趋于饱和,但大副大管轮船员仍高薪难觅。”象山县水上运输协会负责人说。
“尽管市场对航运人才需求甚大,但开设此类专业对教学硬件设施、师资要求较高,成本较大,在现有经费投入条件下,航运专业不可能大量招生,从而限制了航海专业人才的培养。”宁波航运人才服务中心总经理姚兴说。
据了解,在浙江,目前培养航海人才的本科院校只有宁波大学和浙江海洋学院,这些院校航海相关专业的实际就业率也几乎都是100%。
事实上,不仅宁波,全国甚至全球都面临船员逐渐缺失的状况。根据ISF(国际航运联合会)人力资源报告,预计到2015年,国际高级船员需求量将达49.9万名,而供应量仅能增加47万名,高级船员短缺数将上升到27万名。
高薪难敌“过客”情结
“一艘万吨普货船,船长月工资4万、大副3.5万,轮机长、大管轮工资也都在2.6万以上,按最低配员要求,每月需支付船员工资20万元。”宁波高新区锦德海事技术有限公司的业务经理介绍说。
2012年青岛市人力资源市场部分职位工资指导价位表显示,该市257个职位工资指导价位中,船长和轮机长这两个岗位的平均年薪排在了前两位。此外,大副、二副、三副、大管轮、二管轮、三管轮等高级职务船员的平均年薪也超过了10万元。
宁波市航运人才服务中心发布的航运人才报告称,近三年来,宁波高级船员的工资基本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
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如此高收入却引不来“金凤凰”,航运企业常常为招不到人而苦恼。
据介绍,目前,宁波航运市场上船员大多来自外省,本地船员非常少。“跑远洋货运的船员非常辛苦,出海经常是一去大半年。”业内人士分析道,以中美航线为例,远洋运输船在美国卸货后,要在当地揽到货物去下一个港口,这样起码要8个月才能回来,很难照顾到家庭。据一名老船员说,由于船员一年有近10个月都与船“绑”在一起,与家人团聚机会很少。
据航运专家介绍,船员由于长期在船上工作,沿途经过的城市、乡村大部分都不是他们的家乡,几乎是生活在船舶这座“孤岛”上,船员的精神生活极其匮乏,因此船员一般有着浓厚的“过客”情结。
船员也面临着一定的职业风险,造成风险的原因既有自然性的台风等恶劣天气,也有人为因素如海盗等。据统计,2008年以来,索马里沿海和亚丁湾海盗袭击事件数量大大增加。
“船员自己缺乏职业优越性,社会地位顶多是一个普通的蓝领阶层。而且一旦下船休息,基本就没有工资,即使部分公司有公休工资,也仅仅是每月几百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愿意长期从事海上工作的船员将越来越少。”姚兴说。
缓解船员紧缺刻不容缓
“宁波作为港口城市,要将船员培养作为物流人才培养纳入到宁波物流建设中去,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宁波海事部门有关人士称。
姚兴建议,首先要加大航运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大航运专业学生培养力度,扩大浙江省航运院校相关专业招生额,特别要扩大宁波大学海运学院的航海、轮机、船舶制造专业招生,增加航海相关专业经费投入。”
姚兴还建议,必须要制定优惠政策加以扶植,鼓励其它地区人才来沿海从事海运服务业。“将到贫困地区招收船员作为对口扶贫的项目之一等。”宁波海事部门有关人士建议。
解决“船员荒”要对症下药
在大多数人感叹工作难找、工资太低的时候,有一种工作月薪两三万元还招不到人,这个职业就是高级船员。数量严重不足、综合素质不高、队伍结构不甚合理、高级船员紧缺、普通船员富余等,已经成为当下我国船员队伍发展的结构性矛盾。
剖析高级船员紧缺的原因,无非有以下几条:高级船员的培养时间较长,需要七八年时间;由于海盗近年来活动猖獗,做船员风险高、条件艰苦、船上生活枯燥,导致做船员的人越来越少;船员门槛越来越高,高级船员的专业技能要满足防污染、环保、反恐等更多更高的要求,还要精通外语等等,正是这诸多的因素造成了高级船员流失严重。
因此,稳定船员队伍已成为船东及船员管理部门当下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稳定?还需要对症下药。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由海运公司提前支付一定的款项,航海教育和船员培训机构订单式培养船员,不仅可以缓解人才培养经费难题,还可以实现学员直接对口就业,不仅如此,实施校企合作模式,企业有经验的船长和管理人员可以直接到学校给新船员上课,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船员培训的师资力量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可谓一举多得。
其次,要把培养海员队伍的眼光多投向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经济还不够发达,人力成本相对比较低,海员的工资收入在当地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航海技术类学校要在内陆地区大力普及航海知识,增强内陆人的海洋意识,吸引广大有志青年特别是内陆青年积极投身于海洋事业。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要把提升船员工作地位,为船员减负纳入工作视野中来,积极推动政府部门出台免征船员个人所得税,给予企业经营船员劳务外派业务所得税税率优惠政策,同时,尽快促成《船员法》出台,进一步保障船员的权益。
而航运企业,也要花力气为船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丰富他们的船上生活,才能留住人、留住心。只有船员们心里不“慌”,才不会出现“船员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