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运网|船货通欢迎您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下载APP船货通
首页
|
船源信息
|
货源信息
|
船舶交易
|
船舶档案
|
资源商贸
|
企业名录
|
水运资讯
|
法律法规
|
航行信息
会员中心
|
续费方式
|
免费注册
|
免费发布
水运资讯
船舶制造
港口码头
能源建材
时事财经
人才招聘
文化娱乐
生活百科
原创作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法规
> 正文
更多
航运服务
2025年8月28日17点气象预告
2025年8月28日16时水位
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关于长江口12
2025年8月28日8时水位
2025年8月27日17点气象预告
2025年8月27日16时水位
长江上海航道处关于航标优化调
2025年8月27日8时水位
更多
新闻资讯
光伏玻璃计划减产30%
干散货市场大涨!大船日租金突
新造船市场生变?中国领跑韩国
2025年中国航海日活动主题发布
泰安港:集疏港量创下历史新高
全球市场: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
总投资32亿元,安徽年产980万吨
撬动沿江 “砂石经济”!10亿元
微博
中山路将南京领向长江
2013/3/11 0:00:00 来源:石连友 发布人: 点击量:912
0
记得小时候,奶奶告诉我,中山路建成前,出了挹江门,仅是一条砂石小道,不要说汽车了,连驴车都难走,中山路修到长江边上,下关码头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查阅资料后发现,民国期间,全国539个城镇,个个都有中山路,然而无论哪一条,也比不上南京的中山大道: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从北平(北京)南下,乘“威胜”号军舰渡江,而后沿着这条路继续行进,从中山码头一直延伸到中山陵。这条南京城的近、现代史轴线,一头连接着长江文明,一头连接着民主先驱们的强国梦。
当时中国最好的公路
从中山码头进挹江门,经鼓楼、新街口,向东出中山门与陵园大道衔接,中山路共计12公里,40米宽的路幅,两旁栽种着法国梧桐树苗,在民国初年的中国城市中,显得极为气派。
中山路最初叫“迎榇大道”。作为当时民国的都城,南京本来有规划修筑现代化的道路,但若不是为了恭迎孙中山灵柩,也许无法得以实现。正如民国南京特别市首任市长刘纪文在1928年8月12日举行的中山路开工典礼上所言:“大道成功,始渐完成总理民生主义中行的问题……南京而无完善大道,不惟无以利行者,又何以慰总理在天之灵?”
“这条大马路从中山码头穿越了大半个城市,沿途有很多居民,工程量特别大。”江苏省孙中山研究会副会长郭必强说,修路时阻力重重,蒋介石认为当时的南京市市长不够强硬,还为此专门换人,让作风铁腕的刘纪文来担任。
“材料的运输上也存在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蒋介石派工兵义务劳动。”郭必强介绍,中山路引进了当时国际先进的“五板块”理念:两个安全岛、中间是快车道、两边各有一条慢车道,最边上是人行道,人行道两边种两排法国梧桐树。这在当时的中国来说,是最宽最长的,也是第一条现代化的先进马路。不过,由于工程紧,孙中山灵榇通过的时候,还有许多地方没有修好。“我从很多资料上看到,那时候行道树还只是小幼苗,有些路段才修通了中间一块,旁边来不及铺水泥沥青,只用黄沙一铺。”
除了道路本身以“中山”命名,全线工程各路段及配套工程,大多也都冠以孙中山先生的名字或号:下关码头改称“中山码头”;朝阳门由一个门洞改为三个门洞后,改名为“中山门”;迎榇路上经过的两座桥,也分别改作“中山桥”、“逸仙桥”等等。
中央党部停灵公祭三天
许多“老南京”都有这样的共识,80多年来,中山路的基本格局变化不大,走一圈下来,很容易就可以将历史记载与现在的地名对上号。走在这条路上,脑海中常会映出那页页泛黄书纸所折射出的世纪葬礼画面。
1929年5月28日,恭迎人员早晨8点就从下关渡江。10点,灵车到达浦口火车站,顿时哀乐齐奏,隔江相望的狮子山炮台鸣礼炮101响致敬,飞机回旋空际,散布着迎榇传单。行礼之后,中山先生的灵榇乘着“威胜”号军舰渡江,抵达中山码头,终于踏上这条专为他而建的大道。码头上搭建了一座巨大的素彩牌楼,灵榇被抬上特备的汽车,上面覆以国民党旗、中华民国旗及鲜花。迎榇人员一律上身着蓝袍、黑褂、白帽,下登黑履、黑袜,灵车司机也穿着白边蓝色制服,臂戴黑袖章。
下午3时15分,灵车驶进丁家桥16号(现湖南路10号)停了下来,静谧的院子里,宫殿式的建筑显得分外与众不同,这里是国民党的中央党部,中山路上的一个“港湾”。在这里,为孙中山先生举行了三天公祭。礼堂里,铺着绿色的崭新地毯,花香满地。灵坛上悬“精神不死”四字,横额中间挂着孙中山立像。守灵的,都是国民党中央委员以及特任官,三人为一班,每班四小时。据记载,当天下午四时至8时第一班守灵的,就是蒋介石、谭延闿、胡汉民。“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来参加公祭。”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蔡鸿源说,除了党政军农工商等各界代表外,还有18个国家的使节来此致祭,三天共接待了8000余人。“棺材打开着,上面罩了个玻璃盖,以便供人瞻仰哀悼。5月31日下午6时,举行封棺典礼。鞠躬默哀后,众人再依次瞻仰孙中山遗容,这是最后一面,以后再也见不着了。”紫铜棺盖牢牢合紧,从此,再也没有打开过。
中山先生入土大安
6月1日是孙中山先生安葬之日。凌晨两点,沿着中山路左右,就已挤满了自发前来送殡的民众。移灵时间原本定在早上5时,因为担心不能按时到达,临时决定提前1小时起灵。送殡行列原定为八列,但由于参加的学校团体增多,临时又加了两列,送殡队伍绵延三公里。
当时,整个南京城充满了极度庄严的气氛,由市内的国民党中央党部礼堂到紫金山麓的中山陵,凡灵榇经过的道路两旁,皆用各界所赠送的花圈、花篮及青天白日旗进行了装点。沿途瞻仰、送殡的群众多达50万人。中山路沿途,到处是各单位及民众自己搭起来的松柏牌楼、青白布牌楼,共计51座,十字路口大转盘处,则扎起了挽联塔和花山。灵车经过之处,路边的民众纷纷脱帽肃立敬礼。因为敬献的花圈太多,就连陵园大道旁的电线杆上,也挂满了花圈,恭候灵车经过。
“我们现在在中山陵祭堂可以看到墓室里有个圆形的大理石圹,正中是一具用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卧像,孙先生的遗体就安放在卧像往下5米的位置。”民国史专家蔡鸿源说,不少人怀疑,蒋介石在去台湾的时候,将孙中山的遗体也带走了,因此现在墓室里是空的。其实没那么回事。他曾经详细询问过孙中山生前的贴身卫士范良,范良说,当天中午安葬时,空中再次响起了101响礼炮声,全国民众一律停止工作,默哀三分钟。12时安葬完毕,之后,就由孙夫人宋庆龄率孙科夫妇、戴恩赛夫妇等将墓门关闭。
灵柩抬上392级台阶滴水不洒
有件事不得不提。在孙中山灵榇奉移过程中,抬棺的杠夫任务最重,上上下下,都离不开他们。其中有两段,一是在北平,由西山碧云寺入城,这段路途遥远;另一段,就是从陵墓广场上石阶到祭堂,爬坡陡。有些路段,用小杠,即二三十人就行了;有些路段,由于仪式需要,得用64人甚至更多人抬大杠。根据记载,中山陵这一段,就动用了108名杠夫抬大杠。
“这些杠夫都是从北平带来的,经过严格训练。”中国近代史博物馆副馆长刘晓宁说,这家日升杠房当时在北京赫赫有名。光绪皇帝、慈禧太后辞世后,都是请了这家杠房。当时,日升杠房和三大迎榇专员之一的林森订下了一份合同:所有的杠夫以及头目、指挥夫、照料夫、拨旗夫、拉幌夫、划拨夫共237名,大家统一着装,穿白布里的蓝布夹衣,纽扣用蓝布做,一律用白布硬领;穿蓝布单裤,就连裤腰也一律用蓝布。脚上穿青布靴,硬胎的。刘晓宁还透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这家杠房抬棺技术特别好,他们有一个规矩,就是抬的时候在棺材前端放一碗水,一滴也不会洒出来,以显示稳稳当当的高超水平。中山陵392级台阶,他们抬上去,果然一滴水也没洒。”
此后中山路又修了近20年
孙中山迎榇安葬大典,只是中山路历史的开始。而这条一头牵着钟山,一头牵着长江的大道,也并非在1929年就全部完工,而是经过后期近20年的修建,直到1948年才形成了现在人们看到的格局。
由于中山路比较长,管理起来不方便。1930年10月3日国民政府第96次国务会议修正通过的《首都干路定名图》上,以鼓楼、新街口为节点,将这条道路分为三段:由中山码头至鼓楼,取名为中山北路;鼓楼至新街口之间,叫中山路;新街口至中山门之间,称作中山东路。直到现在,仍沿习这种分段。
翻阅相关资料看到,为迎榇而修建的中山路,改变了南京的城市格局。这条路串连起城东和城西,把南京城引出了城墙包围,引向了长江。后来,这条路两侧陆续汇聚了诸如民国政府的交通部,行政院,外交部,最高法院,立法院,司法院、监察院等南京最优秀的民国建筑。南京的城市规划表明,今天的南京城整个规划就是围绕中山路进行的,尽管这些年来,路面被几次拓宽,柏油反复覆盖了几次,但是我们走在这条大道上,仍旧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孙中山先生发动的国民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巨大影响。(原创:石连友)
发表心情
给力
0
惊讶
0
愤怒
0
抓狂
0
流汗
0
我来说两句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长江水运信息网保持中立。
市场部:査先生 :18955364348
皖ICP备11003429号
Copyright©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电话:18955377248 微信公共号:
cjsyw888
皖公网安备34022202000045号 所属公司:
芜湖荻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船货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