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提及甲午战争,国人心中便会阵阵隐痛。是的,1894年那场丧权辱国的战败,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使人民的生活更陷水深火热。
那是一场清王朝完败的战争。据近代史,1894年7月,中日在朝鲜开战初始,清军在丰岛海面和陆上的成欢驿,均遭日军偷袭,损失惨重。是年9月7日,日军分路围攻由清军重兵把守的平壤,一日之内,日军损失惨重,可到了第二天,清军竟然弃城逃跑,被日军重创,几近全军覆没。平壤战后的6天,清军狂奔五百余里,逃至鸭绿江边,日军占领朝鲜全境。黄海海战发生于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舰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伏击清北洋水师主力。日海军投入舰艇12艘,清水师投入军舰18艘,开战不久,北洋水师即重创日本比叡、赤城、西京丸号诸舰。但因舰艇保养失范、弹药短缺等因素,此役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超勇”等5艘军舰,余舰撤出战场。是年9月中旬,战争移至辽东半岛。10月24日夜,日军在虎山附近的鸭绿江上架起浮桥,清守军竟未觉察,致虎山清军仓促应战,伤亡重大,被迫撤退。日军不费一枪,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三天内,清重兵驻守的鸭绿江防线全线崩溃。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中国大门洞开。1894年底至1895年初,先是威海卫保卫战失利,北洋水师战败投降,所余大小船坞舰艇,尽被日军掠去。后日军连占凤凰城、岫岩、海城等地,清庭急调两江总督刘坤一等为钦差大臣,先后四次组织反攻,都被日军击退,1895年2月28日,日军开始从海城分路反扑,3月4日攻占牛庄,7日不战而取营口,9日又攻陷田庄台,仅十天时间,清朝六万大军便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标志着再无还手之力。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
直到今天,许多国人还在为甲午战争的关键一役,即平壤保卫战的失败,而痛心疾首。当时,清军先入为主,囤积了大量的军械、弹药、粮食。而日军仓促而至,粮食少,弹药少。日军进攻平壤,第一天下来,伤亡惨重,于是开会讨论要不要继续攻击,经过争论,日军司令部决定,再攻一天,如果还攻不下来,就撤军。可到了第二天,守城的清军被日军的凶相吓倒,惧战而放弃了平壤,结果全军溃散,真正可悲。可见,洋务运动虽改变了清军的武器装备,却改变不了其腐败软弱的本质。
而那时日本,经“明治维新”,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与封建的武士道精神相结合,产出了军国主义怪胎,极具侵略性和掠夺性。早在1855年,日本政客吉田松荫主张:“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诸岛,占领整个中国。”吉田思想,对他的学生,后来成为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的伊藤博文等产生了深刻影响。1887年,日本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等。日本正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侵略战争的。
反观满清主流政要,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关头,反而放松国防,削减军费预算,从1888年开始停止购进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的器械弹药经费,省下钱来,为慈禧太后祝寿。继则赌一时之气,仓促对日宣战,令北洋大臣李鸿章,“严饬各军,迅速进剿,遇有倭人轮船驶入各口,即行迎头痛击,悉数歼除”。据此,清廷决定增调陆军赴朝,先在平壤集中,然后南下驱逐在朝日军;北洋水师集结于黄海北部,扼守渤海,确保京畿门户安全,并策应在朝清军。从战略规划方面看,日本已占先机,胜负战前可见端倪。
有评论认为,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彻底失败,已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割地赔款,主权沦丧,对列强敞开资本输出大门,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极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相应的,战败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人民,使挽救民族危亡的情绪高涨,掀起了维新变法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经过了几十年的卓绝奋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于1949年一举结束了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更加雄厚,国防力量空前强大,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若再想对中国为所欲为,简直痴心妄想。正如某位中央领导所言,现在的中国,不是腐败无能的清朝,2014年的甲午,也不是1894年的甲午,中国军队完全有能力保卫自己的领土。百十年来,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而牺牲的烈士,特别是120年前甲午之役中被日本侵略军屠杀的人民,你们可以安心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