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运网|船货通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正文
张荣发好眼光
2014/11/28 0:00:00 来源:石连友 发布人: 点击量:1093
0
知道台湾长荣集团总裁张荣发,是在几年前。其时,漫延世界的金融风暴稍缓,台湾有报道介绍张总裁,说他以独到的眼光,把金融风暴对自己企业的冲击,降到了最低限度。

原来,2006年前后,世界船运形势一派大好,船东们纷纷订购新船,以图多多盈利时,张荣发却在接受英国航运刊物《劳氏日报》记者采访时大唱反调,说航运前景不妙,长荣不打算造新船。当时,业界都认为他这样想,会错过重大机遇。还有人嘲笑其为“小脚女人”。事实证明,张荣发眼光独到,使自己的企业在金融风暴中未受重创。时年81岁的张荣发在新加坡接受采访,说那时法国航运公司要和长荣合作,建造可运载12000个标准箱的超级大船。张荣发婉言拒绝:“造这么大的船,经济不好时怎么办,风险太大了。”说明张荣发年纪虽大,但头脑相当清醒,没有被当时火热的航运市场所迷惑。

都知道,航运业一向被视为世界经济的晴雨表,换句话说,这一行业的发展态势深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全球经济高涨,带动物流旺需,扩大了对船舶运力的需求。但辩证法告诉人们,事物总是物极必反,发展呈现螺旋上升,世界经济不可能一飞冲天,只升不降,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可能受各种因素制约,而产生拐点下行。如果看不清趋势,在生产经营中“随大流”,盲目扩张,无节制的增加运力,必然要品尝运力过剩的苦果。果然,国际金融风暴,加之欧债危机,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持续低迷,市场需求不足,导致航运市场上的运力过剩,全球航运业陷入低谷。于是,低增长和高竞争,成了全球航运市场的态势,航运企业普遍亏损。

上述的状态,即所谓的经济周期律,几乎所有的相关教科书都有详尽记述,应该是尽人皆知的。但问题在于,知道者不一定能够看到、做到,市场一旦火热,市场参与者的头脑也容易发热,所以才会有产能过剩和经济危机,才会有那么多的企业中招受损。而这位全球特立独行的张荣发,以其独到的眼光,冷静的分析,看到了“周期”的拐点,没有人云亦云,没有头脑发热,将金融风暴对长荣集团造成的冲击,大大减缓了。其观察事物的眼光,守得住平静的良好心态,很值得航运界同仁们学习。

发表心情

给力 0
惊讶 0
愤怒 0
抓狂 0
流汗 0

市场部:査先生 :18955364348     

皖ICP备11003429号   Copyright©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电话:18955377248   微信公共号:cjsyw888
皖公网安备34022202000045号  所属公司: 芜湖荻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船货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