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国北方地区气温大幅降低,北京等地最低气温已降至零下。10月31日,中国气象局专家在“直击天气”活动中介绍,拉尼娜现象接力厄尔尼诺对中国产生影响,冬天全国各地区气温将整体偏冷。2017年1月份之后,中国受北极冷空气影响气温将更低,是否引起“大寒潮”有待更多监测数据。
今冬将是冷冬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介绍,近日气温突降是一种异常现象,应为西北部入境的北极冷空气导致的,拉尼娜现象对其贡献不是主要的,连续寒潮的爆发是造成降温的主要原因。丁一汇院士介绍,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北极冷空气更加强盛。
丁一汇院士介绍,1998年左右是中国增暖最快速的时期,可缓和拉尼娜现象带来的降温。但1998年之后,我国变暖形势趋缓,因此,今年冬天整体背景将是偏冷的。总体来说,北方较南方气温更低,前冬和后冬气温降幅明显,随着北极冷空气影响的加大,2017年1月份之后气温会更低。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院郑飞表示,今年寒潮是否偏多还不能确定.今年冬天的气候较为复杂,拉尼娜现象、北极及中高维度环流等因素都会对寒潮形成带来影响。总的来说,后冬气温将低于前冬,大的寒潮爆发的可能性也更高。
根据丁一汇院士带来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南方地区爆发大规模冰冻灾害时,整个亚洲都呈现低温冰冻状态。至于此次拉尼娜是否会带来大寒潮,丁一汇院士认为,寒潮爆发还与其他因子有关,但拉尼娜现象很容易造成冰冻现象。
拉尼娜开始显现
丁一汇院士在活动中指出,此次冷海温于6月份出现,预测有约50%至60%的概率会发展为中等强度的拉尼娜年。研究员郑飞根据监测数据介绍,拉尼娜状态目前呈现出较弱的态势,本次拉尼娜状态可能结束得很快,有可能将在冬天之后结束,但是2017年我国还将继续维持在一个“冷水状态”。
丁教授以1998年为界,将我国分为“暖年”和“冷年”。1998年之前的十年,我国主要以厄尔尼诺现象为主,增暖速度很快。1998年之后,我国拉尼娜事件频发,整体进入冷水时期。据介绍,1998年至2000年、2007年至2008年、2010年至2011年、2011年至2012年我国至少发生了四次拉尼娜事件。
根据以往强拉尼娜年的数据显示,强拉尼娜年的影响往往持续3年左右。郑飞预测,此次拉尼娜至少会在2017年带来低温气候变化,气温整体偏冷的可能性高达80%至90%。
据公开资料定义,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是“小女孩,圣女”的意思(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是“小男孩,圣婴”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丁一汇院士称,厄尔尼诺之后往往会跟着拉尼娜,二者在永不停息地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