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运网|船货通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正文
打造“一芯、两带、多组团”!浙江省内河首个临港产业发展规划出炉!
2017/2/10 14:13:48 来源:中华航运网 发布人: 点击量:307
0

 一个核心  两条活力带  五缸“引擎”  内河临港“新航母”全速开启

  劈波斩浪 勇立潮头

  引领水运经济转型赶超发展

  日前,经湖州市政府同意,由湖州市发改委和湖州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印发了《湖州市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这也是全省内河首个临港产业发展规划。

  湖州港是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去年底,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316公里,位居全省内河前列;

  全市水路运力规模185.9万载重吨,单船平均吨位444.4载重吨,两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内河第一;

  内河集装箱吞吐量达20.6万标箱,吞吐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内河同类型港口首位;

  德清物流园、长兴综合物流园、南浔物流园等一批物流园区初具规模,形成金属新材、新能源、新型建材、绿色家居、装备制造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临港产业。

  问题短板

  湖州临港产业发展主要存在水运、临港物流和临港制造业各自建设发展,业态同质化竞争较为明显,临港产业集聚度不高,港口物流产业链条短,临港产业层次相对偏低,临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短板。

  面对临港产业发展瓶颈,全市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强对港口岸线资源的统一管控和临港产业项目的有序布局,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推动区域经济联动发展。

  总体布局

  去年以来,湖州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创建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以港兴产、港城融合,区域联动、开放带动,全局谋划、协调发展,启动编制了《湖州市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构建“一芯、两带、多组团”总体布局,力争打造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兴增长极、接沪融杭产业集聚的主平台、服务浙苏皖区域的物流基地,助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赶超发展。

  “一芯”是指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区以及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临港产业发展核心;

  “两带”是指京杭运河和长湖申线两大特色发展带,形成东西、南北对外物流大通道和经济活力带;

  “多组团”是指依托主干航道、以及临港物流平台,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形成的紧密互动的吴兴临港组团、南浔临港组团、长兴临港组团、德清临港组团、安吉临港组团。

  重点平台

  “十三五”期间,湖州市临港产业重大建设将实施和储备项目111个、计划投资1144.78亿元;

  全力推进临港产业重大平台建设,全力打造六大临港产业集聚区、三大特色临港工业园区、七大现代物流园区、三大临港休闲旅游区;

  发展方向

  做大做强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信息制造、金属新材、绿色家居等临港制造业;

  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仓储配送、冷链物流、中转物流等临港物流业;

  积极培育金融商务、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和船舶服务、口岸服务、临港信息服务等临港服务业。

  发展目标

  临港产业实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湖州六大临港产业集聚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内河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万标箱,水上旅游客运量超过100万。内河水运对地方经济GDP的总贡献率超过10%。

  临港产业布局更趋合理:到2020年,基本完成集约化港区建设和岸线资源整合,基本形成“一芯、两带、多组团”的总体布局。

  临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到2020年,基本完成骨干航道升级改造,高等级航道里程不断增加,其中三级航道达到168.5公里,占航道总里程的14.3%。公用码头全面整合提升,公用码头泊位占比提高至30%以上。“十三五”期港口建设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力争超过15亿元。

  临港发展环境更加优越:到2020年,“湖州综合保税区”基本建立。绿色发展模式全面推行,水路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率和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下降率分别为3.3%和3.2%。

发表心情

给力 0
惊讶 0
愤怒 0
抓狂 0
流汗 0

市场部:査先生 :18955364348     

皖ICP备11003429号   Copyright©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电话:18955377248   微信公共号:cjsyw888
皖公网安备34022202000045号  所属公司: 芜湖荻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船货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