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按我国民间的传统,这一天有合家共进元宵或汤圆的习俗。
北方人惯吃的元宵和南方人常吃的汤圆,都寓有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健健康康,人们也以此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如今,元宵和汤圆的制作日见精致,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制作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元宵或汤圆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黄豆,食用的方法有煮、炒、蒸、油汆等,不论有无馅料,都同样的美味可口。
然而元宵或汤圆虽美味,却是一种高糖、高热量的食品,专家提醒,好吃别贪嘴,最好配点辛辣小菜护脾胃。因为元宵或汤圆含糖特别高,中医说“甘入脾”,味甘有“缓滞”作用,吃多了会减缓肠胃蠕动,导致打嗝、胀气、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症状。搭配一些辛味的食物,如蒜泥茄子、葱拌木耳等,能平衡汤圆带来的滞缓效果,减少对脾胃的伤害,营养也更均衡。
专家提醒,元宵或汤圆外皮黏性大,馅儿高糖、高热量,有的还含有高油脂,不容易消化,因此不宜多吃。在烹饪手法上,有人喜欢香脆可口的炸元宵,但经过高温油炸后,元宵油脂含量更高,更难以消化,因此最好煮着吃。建议吃的时候搭配绿叶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既可降低消化道中食团的黏度,又能解腻。
另外,元宵或汤圆外皮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冷却后更加难以消化,最好是热着吃,吃得慢一点,避免烫伤。吃的时候要细细地嚼,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专家还提醒,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三高”人群,冠心病、急性胃肠炎患者都应少吃元宵或汤圆,以免加重病情。咀嚼、吞咽和消化功能弱的老年人、婴幼儿也应尽量少吃元宵或汤圆,监护人要特别留意其别被元宵或汤圆卡住食管、气管。健康人群也应讲究健康的吃法,千万别任性。
孙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