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虽然中国对美国直接出口的钢材数量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考虑到贸易战是一种系统性风险,对实体经济产生冲击,进而影响整个钢材的终端消费。贸易战对钢材市场而言无疑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随着贸易战的持续,这种负面影响或愈发明显,市场的担忧情绪仍有加重的可能。
国内方面,第一批中央环保6个督察组“回头看”进驻工作结束,前后共有4305人被问责。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9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报告建议大力推进散煤治理,以保障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为重点,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稳步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作。
随着全国高温天气的蔓延,淡季效应对于市场成交量的影响逐步显现,据相关机构的数据统计,4月日均成交量为103.7万吨,5月为89.4万吨,6月为86.9万吨,7月第一周日均成交为81.3万吨。明显看出,自4月以来终端成交量呈现逐步小幅下行的形势。
库存方面,经过4个月的持续下降,成品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但是终端的成交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高位的价格始终还是难以接受,近期的一波涨势明显,大部分钢厂挺价意愿明显,纷纷上调收购价,但也有少数钢厂降价收购。
预计7月下旬的钢市总体震荡持续走高,不会有太大的回落,大跌可能性不大。
废钢市场:近期人民币贬值,对于钢材市场,将会产生一定的偏多影响。原因在于人民币持续贬值,钢市当中首先受到影响的当属进口的矿石和出口的钢材,因为这两者一出一进都涉及到人民币和外汇的兑换。乍一看和价格倒挂几乎已无进口,而完全以人民币结算,且主要靠国内自产自销的废钢市场毫无关联。其实不然,现如今的废钢走势和钢材市场的走势及炼钢原材料成本因素的考量紧密相关,所以人民币贬值导致的矿石和钢材的市场变动,最终会影响废钢市场的走势。
若按照传统矿石炼钢1.6的粗比来算,吨钢成本增加近35.87元/吨。这也就意味着一个年产量百万吨的钢厂仅仅人民币贬值这一项,今年一年成本增加近4000万。这对于钢厂来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然这只是按当前人民币汇率换算所得,并不能代表未来,从矿石进口与钢材出口两个面来看,人民币适度贬值对国内废钢市场的利要远大于弊。毕竟贬值之后的废钢市场将会增加更多的钢厂生产终端需求。
综合看来,目前废钢市场从库存到价格平均水平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预计短期内废钢市场稳中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