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生长在什么的年代,我们的家庭或者身边的家庭,或多或少的都会出现忽略孩子的教育,过度溺爱孩子,或者不合理的教育问题,导致孩子的身心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严重者可导致性格分裂,内向抑郁不自信等。那这个涉及到每个家庭的大事件,并且这种可怕的现象正在一步步加重!归根结底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否戳中你的痛点?
现在穷人家的富二代太多
宁肯穷全家也不能穷了孩子的教育理念是当代父母的信念,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习惯了伸手讨要,缺乏感恩心理,责任心为零,我穷我有理、我弱我有理,这种心态在成年后人际交往上步步失败。
补偿心理,是长辈的自我安慰
孩子不管学习好不好,反正从来不做家务、见到陌生人不打招呼,成绩以外的事情跟他没关系。贫穷家庭的这种自尊教育,让孩子特别“晚熟”。当同龄人已经知道踏踏实实为一日三餐、十年后的生活搏命时,他们却抱着热乎乎的自尊心,幻想只要摆出成功人士的派头,就能成功。
贫富差异,本质上是教育的差异。
当富人已经转变教育方向,开始培养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穷人却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弯路:无限度地宠溺。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溺爱孩子的10大“典型”形式
1.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2.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
3.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4.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生活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5.祈求央告
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6.包办代替
不懂得劳动、帮助父母减轻负担,长此下去会养成懒惰、凶恶、没有同情心、毫无上进心。
7.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父母在孩子受伤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
8.剥夺独立
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9.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
10.当面袒护
毫无是非观念,父母为其“避难所“、“保护伞”,爱他就教他学会分享,爱他就让他懂得感恩!
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职责,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首先走出爱的误区。孩子从懵懂无知到变身霸王并非一日之功,当孩子习惯了索取,他们就忘记了感恩,他们总在希望别人不断地给予,也不会想到自己要为父母做些什么事情,更不要谈能给别人带来好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