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运网|船货通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正文
逃不过的中年危机?数据表明四十八岁最不幸
2020/8/12 15:58:34 来源:环球网 发布人: 点击量:1727
0
 原标题:逃不过的中年危机?数据表明四十八岁最不幸福|智识Scholar第三期

最近,热播剧《三十而已》、《隐秘的角落》频频刷屏。《三十而已》是大都市打拼的不同女性的缩影,而她们的共同点则都是即将“人到中年”。“精致穷”女孩王漫妮来大都市打拼却难以留下,双商皆高的顾佳在孩子出生后从职场女强人变作全职太太,婚姻却被入侵。普通白领女孩钟晓芹拥有本地家庭,婚姻却随年龄变得索然无味。

《隐秘的角落》中张东升老婆出轨,受尽岳父岳母的气,亲戚嫌他没有编制,自己也开始秃顶。这一系列的中年危机,其实是他谋杀岳父岳母的导火索。

今年发表于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研究表明,四十八岁是最不幸福的年龄。幸福度、自杀率、抑郁感、婚外情、年收入等因素与年龄之间有怎样的相关关系?通过可视化数据,我们能看到中年危机真实存在,且不分国界。

1965年“中年危机”的概念被提出:眼前所见的,是一条下坡的慢慢长路

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给出了对人生时期的年龄划分: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至60岁为中年人,61至74岁为准老年人,75至89岁为老年人。但对于中年危机,各类研究的定义其实不尽相同,有研究称中年危机发生的平均年龄在47岁,也有研究认为中年危机实际开始于中年之前,大约在30多岁时就会发生,而到了40多岁则会消失。

中年危机的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埃利奥特·杰奎斯(Elliot Jaques)于1965年在《国际心理学杂志》的“死亡与中年危机”一文中提出。他对310名艺术家的创造力进行研究后发现,他们在35岁后才华开始衰退,部分人甚至抑郁,少数人选择自杀。

杰奎斯在文中写道:“一直以来,人生好像是个永无尽头的斜坡,除了遥不可及的地平线,上面一无所有。但是突然之间,我好像爬到了顶峰,眼前所见的,是一条下坡的慢慢长路。”

大约十年后,杰奎斯于1974年就中年危机的话题出版畅销书《通道:成人生活中可预见的危机》(Passages: Predictable Crises of Adult Life),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中年危机这个概念在欧美开始流行的标志。

在书中,杰奎斯给出了这样一段描述:“他已经达到了事业上的目标,却依然觉得失落和不快乐。他责怪他的工作、他的妻子和他周围的一切,觉得这一切像牢笼一样困住了他。逃离这种生活的幻想控制了他的思想。他期望碰到一个有趣的女人,另一个领域的工作,充满异国情调的世外桃源。这些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他向往自由和救赎的欲望。可是一旦这些欲望变得可以实现,画面就立刻反转了,新的情况会变成新的危险陷阱。”

杰奎斯1974年著作《通道:成人生活中可预见的危机》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四十八岁最不幸福

2020年1月发表于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官网的研究《各地的幸福都呈U型吗?132个国家年龄和幸福感的关系》(《Is Happiness U-Shaped Everywhere? Ag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132 Countries》)中,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经济学教授戴维·布兰奇弗洛尔(David G. Blanchflower)通过对132个国家居民的调查描绘出一条“幸福曲线”,以人的一生为时间轴,幸福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呈U型。

研究显示,在调查覆盖的37个发达国家中,“最不幸福的年龄”是47.2岁;在调查覆盖的95个发展中国家里,“最不幸福的年龄”是48.2岁。综合百余个国家的数据,“最不幸福的年龄”在48岁左右。

研究中描绘“不幸福”的参数包括对绝望和焦虑的感受,孤独,悲伤,压力、抑郁和不良情绪,恐慌,情绪低落,睡眠不安,失去自信,无法战胜困难,感觉到失败等。

研究发现“痛苦的中年”是一种普遍现象,在世界各处存在,且这种痛苦和收入水平、寿命长度等无明显关系。

此外,其他相关研究也给出了极为类似的结果。加拿大“幸福曲线”理论创始人乔纳森·劳赫 (Jonathan Rauch)在2019年出版的《你的幸福曲线》一书中提出,综合各国调查样本,“幸福曲线”整体呈“U型”,幸福度的低谷在45至55岁之间。

四十至五十岁人群服用抗抑郁药的比例最高

在2008年发表在《社会科学与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中,英国华威大学经济学教授安德鲁·奥斯瓦德(Andrew Oswald)与美国达特茅思学院教授大卫·布兰奇弗劳尔(David Blanchflower)对全球80个国家总计约200万人进行了抑郁状况与年龄相关关系的研究。

研究发现,最易出现抑郁状况的人群是中年人,且中年人中无论男女抑郁症发病率都较高。而这是一种全球性现象,不因国别或生活区域等因素而改变。另外,研究发现人的心理状况发展轨迹随年龄增长呈U型,幸福度的最低点在45岁上下。

但研究体现的美国男女性在抑郁症高发年龄上则稍有不同。研究显示,美国女性往往在40岁左右感到最不幸福,而男性抑郁状况最频发的年龄则在50岁左右。

2011年,安德鲁·奥斯瓦德的另一项研究覆盖了27个欧美国家总计约3万人的抗抑郁药物销售数据,发现40岁至50岁的人群,尤其是40岁左右的人,服用抗抑郁药的比例最高。

研究显示,欧洲成人中约十三分之一在接受调查前的12个月中服用过抗抑郁药物,而在中年人群中这一比例则高达十分之一。而除了年龄因素外,失业、受教育程度低、离婚等也与抑郁程度有明显相关性。

而中年人除了抑郁的概率较高外,在自杀率上的数据也偏高。根据美国疾控中心(CDC)2018年公布的数据,美国年轻人的自杀率一直低于中老年人,而中年白人男性的自杀率最高。

研究按每十岁划分年龄组,其中45岁至54岁的人群自杀率较高,自杀率约为20.04人 / 10万人;55岁至64岁的人群自杀率同样较高,约为20.20人 / 10万人;而自杀率最高的人群年龄则分布在52岁至59岁,该年龄组人群自杀率约为21.56人 / 10万人。

图:2009-2018年按年龄组划分的美国自杀率,数据来源:美国疾控中心

婚外情高发年龄段在中年,随年龄增长男性比例高于女性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15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男性最易发生婚外情的年龄为33岁和49岁。心理学家埃利奥特·杰奎斯也曾提出,部分中年男性可能会借沉溺跑车、“潮流”穿着、年轻女友甚至婚外情的方式抵抗中年危机。

而另有西方一项研究表明,女性婚外情高发的年龄也在中年。调查显示,21岁至25岁的女性发生婚外情的比例为9%,26岁至30岁的女性婚外情比例为14%,31岁至40岁的女性婚外情比例则上升至17%。但之后再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发生婚外情的比例会稳步下降,51岁到55岁的女性婚外情比例降至6%,而56岁至60岁的女性婚外情比例只有4%。

但随着年龄增长,男女性在婚外情的比例上则有所变化。据帮助已婚人士寻找外遇对象的约会网站ashleymadison的数据,其男女性会员的比例随着年龄段的增长而逐渐扩大。在30岁左右的年龄段,男女性会员的比例约为1:1,而在40岁左右年龄段男女性会员的比例则为3:1。也就是说,根据该网站的数据,随年龄增长,中年男性发生婚外情的比例逐渐高于女性。

了解了涉及多国样本的调查结果后,我们再来看看以美国为例的相关研究。美国家庭研究机构(IFS)的一项研究按每十岁划分年龄段,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美国已婚男女性展开了“不忠率”调查。所谓“不忠率”,研究的定义是“已婚男女性中报告发生婚外性行为的比例”。

39岁以后,美国已婚女性报告发生婚外性行为的比例开始显著增高,而婚外性行为最高发的年龄段则在60岁至69岁,在这之后比例开始下降。而美国已婚男性报告发生婚外性行为的比例则从40岁以后有显著增高,在50岁至59岁这一比例已接近25%。与女性不同的是,男性婚外性行为比例在60岁后依旧随年龄增长继续上升,直到79岁这一比例开始下降。

图:2010-2016 美国已婚男女性报告婚外性行为的比例,数据来源:General Social Survey

什么导致中年危机?美国人均收入45岁后增幅变小

以上多组数据,似乎告诉了我们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有中年危机的存在,且不分国别和地区。其实,人到一定年龄,所肩负的压力与责任就越来越多,而当面对现实感到有些力不从心的时候,这些压力与责任就变成了中年危机的源头。

是什么导致了中年危机呢?生活所必需的付出是一方面,供房贷、养孩子、赡养老人等都对一个家庭的中年壮劳力造成了一定的收入要求。而另一方面,一部分人在踏入中年后,职场发展可能因各种因素受限,包括知识的脱节、精力的衰退、上升的瓶颈期等。中年人需要负担的家庭支出只增不减,那么一旦遇到这些个人发展的阻碍,中年人面对的压力就会增大。

美国劳动局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人均年收入在24岁至34岁之间的增幅是最大的,34岁至44岁的增幅也比较大,但到了45岁以后人均年收入的增幅就变得非常小。而对于成家后的中年人,房贷、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方面的需求会使得支出增长较快,相较而言个人收入增长的减缓就会带来一定压力。

图:2018年美国人均年收入,数据来源:美国劳动局

另外,人到中年多少会感受到自身健康状况的衰退,这种对死亡的预期也会对中年人的心理造成负担。同时,中年人普遍意义上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可能会衰减,对时代的敏感性和接受度也会降低,甚至偶尔会有“跟不上时代”、“被时代抛弃”的感伤。

再者,中年也是对感情的一次挑战,所谓七年之痒就是如此。老婆出轨、大龄单身、感情乏味都是中年危机在情感方面的典型现象,此外或者还需处理和克服早年创伤。

而这些危机体现在个人与生活上,可能是心情郁闷以及不自制导致的酗酒、超重,或是秃顶。当你看到一位中年人呈现以上特征时,你可能心里会悄咪咪的想,瞧,那是中年危机来了!

德国医保公司TK的一份报告称,德国有超过一半的中年人超重,平均每人每年喝110升以上的啤酒,吃近90公斤的肉类。此外,据称德国中年男性秃顶的比例在四成以上。

为了抒发中年面临的压力,日本有一首知名歌曲《15的夜》就被改编。这首歌先是被35岁的白领改成《35的夜》,之后又被45岁的中年人改编成《45的夜》,表达中年人面对的苦闷。歌里写道:“真的达不到上司的目标”,“下班后在小酒馆中沉浸于烟雾弥漫”,“不想被贷款束缚,不想被他人束缚,只想逃入这个45岁的夜”。

中年危机因人而异,怪不得年龄:调查称1/3的50岁以上美国人没有中年危机

在报告是否存在或感受到中年危机这一问题上,其实不同的调查给出了不同的结果。俄罗斯SuperJob门户网站的民调显示,54%的受访者认为存在中年危机,其中女性的比例为63%,男性占44%。

然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心理学专家苏珊·克劳斯却认为,中年危机并不存在。她表示她的研究从未发现年龄与心理状态有关:“无论你本人经历了什么,怪不得年龄”。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的一项调查也曾表明,在超过50岁的美国人中,只有1/3的人认为自己经历过中年危机。

中年危机这一概念其实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可能因为经济压力、家庭负担、情感经历等因素,不到三十就感受到了中年的压力;有的人可能中年过半才渐渐对中年危机有所认知;还有的人,可能一生都没有类似感受。

其实,中年危机除了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压力与负担外,更多的是来自于人的内心——即现实与理想预期之间的落差。美国学者乔纳森·劳赫在《你的幸福曲线》中提出了人的幸福感随年龄增长遵循U型曲线的模型。50岁以后幸福感会上升,对目前生活的满意度超过预期的生活满意度。在七八十岁左右的时候,对目前生活的满意度达到了青少年时期后的第二个高峰。

其原因在于,一方面50岁后人们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期会降低,现实与理想预期之间的落差减小了,自然对目前生活的满意度就提高了,甚至还会超过预期满意度。另一方面,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承受能力也在变强,年轻时可能困扰生命的迷茫、烦恼、不得所求或好高骛远会渐渐释怀,幸福感因此增加。

因此,不要惧怕“人到中年”,或为此而烦恼。尽管中年危机可能存在,甚至有些人因为现实条件可能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人生,不要将自己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中,减少焦虑,享受当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生活。

发表心情

给力 0
惊讶 0
愤怒 0
抓狂 0
流汗 0

市场部:査先生 :18955364348     

皖ICP备11003429号   Copyright©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电话:18955377248   微信公共号:cjsyw888
皖公网安备34022202000045号  所属公司: 芜湖荻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船货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