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运网|船货通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正文
评 “郑州试用医生跪地救人6小时被直接录用”事件的重大社会价值
2021/7/26 8:57:20 来源:江城晚报 发布人: 点击量:882
0
 据《江城晚报》报道:“2021年7月20日晚上,在郑州地铁5号线做了6个小时心脏复苏,救助了十几个人的青年试用医生于逸飞,免除试用期,被郑州人民医院直接录用”。

7月22日,郑州人民医院的领导手捧鲜花和录用通知书到于逸飞家中对他进行看望,当面宣布郑州人民医院正式录用他的通知:你“正式踏入我们医生、医疗行业”。并赞扬他“表现得非常英勇,全院职工都给你点赞。你是我们的骄傲!”。勉励于逸飞今后“一定要不忘初心”,好好工作。

于逸飞是2021年3月拿到大学医疗专业毕业证的。7月20日,他刚在郑州人民医院进行了第一天的上岗前培训。当晚培训结束后,他乘坐郑州地铁5号线回家时, 因最强暴雨被困地铁车厢。

乘客进行疏散之后,率先从地铁车厢里出来的于逸飞听到有人呼救“有没有医生”后,他毅然停下脚步进行救人。从当天下午18时到24时,于逸飞跪地6小时,给车厢大水浸泡缺氧昏迷乘客做心肺苏复。一连救起了十几个乘客。而他自己却膝盖被磨破受伤严重。

于逸飞地铁救人的英勇事迹视屏在网络传播后,医院决定“直接录用”。

从这条新闻看,它的主体事实是,郑州人民医院因为其试用医生于逸飞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救人表现突出,而给予他的奖励一一免除其试用期(作者注:青年医生试用期一般为一年。),直接录用为他为正式医生。

郑州人民医院的这一行为事实本身就非常动人。究其原因,是它的行为措施建立在另外一个很有看点的新闻事件之上一一其式用医生于逸飞在举世瞩目的郑州地铁5号线洪灾现场救助多人生命。洪灾现场救人是新闻全篇中的基点。

于是,这两件事情整合在一起,经新闻媒体发布,产生了一股震撼人心、催人泪下的力量。其宣传、鼓舞、教育团结人民抗洪救灾的正能量特别具大。

一、试用医生“火线”救人被直接录用事件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

从这一新闻事件的基础事实来看,郑州人民医院的式用医生于逸飞,是个刚毕业的小青年。7月20日,刚好是他上岗前培训的第一天。而在这一天下班,就在地铁5号线遇到了郑州历史上最大的暴雨。大量洪水灌入地铁5号线车厢。由于水深人多,导致众多的旅客窒息昏迷。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年轻的余逸飞当即响应人群中的呼救,停下跪地6小时,帮助昏迷乘客做心肺呼吸,而且成效显著,现场救下来十几个伤者。在这一新闻事实中,具备了施救者于逸飞“第一次走向社会”实践医疗服务、“第一次”独自在社会上孤军作战、“第一次”碰到破世界记录的暴雨,第一次接待这么多的病人。这众多的“第一次”,就构成了新闻及其极强的可视性。

而且新闻事件情节的发展并没有到此为止。在救人事件发生的第三天的7月22日,郑州人民医院,以及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崇高的的职业使命感,及时抓住于逸飞地铁救人的这个典型,在在洪灾极其严重的非常的情况下,采取非常的措施,将于逸飞录用为正式医生。以教育本单位员工积极进取、向社会昭示本单位惜才爱才重才的治院之道,向公众展示郑州人民医院积极投入河南人民抗洪救灾伟大斗争的决心与行动。

这条新闻,在时效上讲,属于“突发性新闻”;从社会属性讲,可称“社会新闻”;从表现方式上讲,他与郑州市、河南全省有其他抗洪救灾的事件新闻一样,属于记录式的现场新闻。

二、试用医生“火线”救人被直接录用事件具有较强的导向价值。

受台风烟花的影响,河南郑州市及河南全省的许多地方,遭受了全国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单位时间最大量降雨。

1、 强降雨范围大。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大暴雨,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在西部、北部地区,郑州、焦作、新乡、洛阳、南阳、平顶山、济源、安阳、鹤壁、许昌地区出现特大暴雨。

2、累计雨量大。7月17日~21日,河南省平均降雨量达144.7毫米;郑州市平均降雨量达458.2毫米,郑州新密市白寨累计降雨量达918.9毫米,郑州国家级气象预测站达772毫米,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已超过当地年平均降雨量(郑州全年平均降雨量641毫米)。

3、降雨持续时间长。强降雨从7月17日8时开始,截止21日,达4天之久。最强降雨时段集中在19日至20日,郑州地区持续两天出现大暴雨和特大暴雨。

4、短时间降雨量大。河南郑州、开封等多地每小时降雨量超过100毫米。郑州气象观测站最大每小时降雨量达201.9毫米(1小时下了15个西湖的水量),打破了中国大陆每小时降雨量历史极值(198.5毫米)。郑州局地三小时内最大降雨量333毫米。

据河南省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最新消息,从7月16日以来(至7月24日下午),此轮强降雨造成河南全省137个县(市、区)1373个乡镇930.58万人受灾,因灾死亡58人、失踪5人(其中郑州市56人死亡、失踪5人,开封市1人死亡,漯河市1人死亡)。河南省已紧急避险转移81.49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14.11万人,需要紧急生活救助44.41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34.6千公顷。

灾情发生后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抗洪救灾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

全国各地、各单位,各部门积极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支援人力、物力、财力,帮助河南人民抗洪救灾,渡过难关。

解放军、武警部队、国家消防、应急部门率先火速驰援河南的抗洪救灾工作。

河南各级党委、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斗争精神,在洪灾面前不低头、不退缩,迎难而上,表现出顽强的战斗意志。

对抗洪救灾中涌现出的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需要学习采用郑州人民医院在“火线”上奖偿试用医生于逸飞的做法,及时抓住抗洪救灾中的先进典型人物,进行表彰奖励。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表彰行动迅速。能够及时奖励先进,当场鼓舞士气,立马带动周围的人民群众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洪奋斗。二是直观性强。在战斗的“火线”上直接表彰英模人物,让河南灾区民众学习身边的抗灾先进分子具有直观的效应,让他们在抗灾自救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进、学得到。三是在抗灾斗争中表彰先进典型,对于推动抗灾斗争,具有教强的震撼作用。因为抗灾中的先进模范人物就在人们的眼前。英模们及时受到表彰,表明了上级党委、政府狠抓抗洪救灾的强硬作风与雷霆措施,能够提振广大人民群众抗灾的信心与干劲。

所以,郑州人民医院及时奖赏试用医生于逸飞的新闻,具有政治上的导向作用。

三、试用医生“火线”救人被直接录用 事件,具有较强的宣传教化价值。

试用医生余逸飞在郑州地铁5号线现场救人的事件发生后,郑州人民医院为什么能迅速作出反应,对他及时录用?依据在哪里?根据有四条:第一、于逸飞能够恪职业道德,遵循病人生命至上的理念,非常及时的抢救伤者的生命;第二、具有吃苦耐劳、奋不顾身、勇于拼搏,坚持6小时抢救病人的勇猛顽强精神;第三、坚特顾全大局、抗灾第一、他人利益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高尚品质。他能跪在地下,坚持长时间救人,宁可让自己的双膝受伤,也要挽救他人的生命;第四、施救伤者所带来的社会效果显著。于逸飞一共救助了十几名受伤者。这既是对十几个家庭的贡献,也是对社会一个巨大的贡献。

郑州人民医院根据上述条件,对于逸飞给予奖偿,录用他为正式医生,这与医院执行自身关于大学生试用的规章制度并不矛盾。

医院对刚进来的大学生在试用期试用什么?就是试用他们有没有献身医疗事业的崇高精神?看他们有没有“病人至上”的职业道德?有没有不畏艰难、勤学苦练、勇攀医学高峰的坚定意志?做一个医生应有的品格,通过这一次五号地铁现场救人,医院的领导已经看得清清楚楚:于逸飞具有了一个优秀医生应有的高尚品质。

至于说于逸飞的实际医疗技术和经验,郑州人民医院的领导已坚定地相信,有了这样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于逸飞将来在医术上会不断的成长,当个优秀的医生,那是必然的。

一个试用医生身上具有这些优秀品质,不仅仅是郑州医院职工身上非常需要的宝贵的东西,也是我国一部分地方医护队伍建设中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

看一看某些医疗单位中存在的不正之风,人们进医院都是有目共睹的:

病人上医院看一个小毛病,也要接受几百上千元的大处方药单;病人不需要身体检查的,也要做几千元的身体检查;不需要住院的也要你病人住进医院;外科医生一边做手术,一边用手机接听外面的电话;医生到点不按时上班;接诊病人三言两语,态度生硬;填写病历龙飞凤舞……。

郑州人民医院将于逸飞及时录用为正式医生,为本院行风和医疗队伍建设树立了一个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行为的标兵。对本院的全体医生职业道德水平提升有一个很大的教化功用。

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对郑州人民医院的做法及对于逸飞这个典型人物事迹的传播,对整个社会医疗行业的医护人员也有教育作用。

这也就是该新闻的宣传价值所在。

(本文部分资料引自央视新闻等)

发表心情

给力 0
惊讶 0
愤怒 0
抓狂 0
流汗 0

市场部:査先生 :18955364348     

皖ICP备11003429号   Copyright©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电话:18955377248   微信公共号:cjsyw888
皖公网安备34022202000045号  所属公司: 芜湖荻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船货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