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运网|船货通欢迎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正文
上海:到2025年初步建成全球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地
2023/11/7 8:50:59 来源:上海航运交易所 发布人: 点击量:186
0
   11月3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官网正式发布《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原创技术策源和绿色智能引领的全球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地。

  产业规模加快壮大。工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重点造船企业全球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推动建设世界一流船舶集团,带动引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配套企业,增强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产业集聚力进一步扩大。

  关键领域加快突破。高端船型设计、核心系统、关键部件的自主专利基本形成,新材料、机电设备、工业软件加快研发及应用,船用动力环节自主配套率达到90%以上;建成3-5个国家级或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筹建海洋领域国家级实验基地,产业可控力进一步增强。

  主流产品加快研制。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散货船、集装箱船等主流船型产品,以及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和深海油气水下生产系统等海洋工程装备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自主配套率提升到80%以上;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完成建造交付;远洋科考船、救援船等特种船舶加快谱系化发展,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转型布局加快推进。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成效明显,建成一批数字产线和数字车间,打造典型示范应用的绿色制造标杆工厂,建设船舶海工领域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船舶、重型破冰船、深海采矿装备、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及再气化装置等新型装备实现重大布局突破,强化深远海综合维保服务能力,产业引领力进一步显现。

  据悉,9月11日,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要求按照市委部署,打造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新高地。

  会议原则同意《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并指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是高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是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创新的前沿阵地。要一体化推进“建链”“强链”“延链”“补链”,持续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单打冠军”,努力在健全产业体系、完整产业链条上赢得主动。要注重自主创新,充分发挥上海在人才、科研、配套等方面的优势,集聚各方力量开展共性技术攻关。要促进开放合作,加强与头部跨国公司、国际知名组织和行业协会的沟通联系,吸引更多先进机构在沪布局,发挥长三角重大技术装备协同创新发展等机制作用,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合作攻关能力。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相关委、办、局,有关单位:

  为落实制造强国、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战略,加快推动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凸显大国重器装备的“上海制造”品牌,全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实施。

  附件: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上海市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

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上海市财政局

2023年10月19日

发表心情

给力 0
惊讶 0
愤怒 0
抓狂 0
流汗 0

市场部:査先生 :18955364348     

皖ICP备11003429号   Copyright©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电话:18955377248   微信公共号:cjsyw888
皖公网安备34022202000045号  所属公司: 芜湖荻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船货通